電影:《Mary and Max - 瑪麗和馬克思》(2009)
類型:稀有的友情
配對咖啡:卡佈奇諾
店長推薦:
瑪麗在澳大利亞的小鎮,有個爸爸遠方工作和一個酗酒的媽媽,因爲她額頭上一個胎記,所以沒有朋友,
偶然的一次,瑪麗拿到馬克思的地址- 44嵗,有asperger syndrome的男人,馬克思收到瑪麗的來信,
引發了馬克思的焦慮,但馬克思還是決定回信,解決瑪麗的疑問,造就了一段長時間的友誼,直到馬克思去世。
“you are my friend, and my only freind.”----- 馬克思
戯裏面當馬克思被診斷有ASD,他在信裏上說“i feel normal as anybody ”,他和普通人一樣,
在倪匡的科幻小説一本書說到,我們看外星人覺得他們長得奇怪,其實他們也不是一樣,
也覺得我們長得很奇怪。他們也只是不同,我們每個人都不同,
只是他們的不同,比較明顯而已。當瑪麗把馬克思當做研究對象而且還出書,對馬克思來説完全就是一種侮辱,
感覺像被人背叛,歷久來,人類的舊習,不能接受別人的不同,其實他們也沒有什麽不正常,
令讀了這樣多關於心理療法的我,也不禁在想,其實現在這樣多治療精神病的療法,是不是有這個必要?
因爲有些的確溝通能力有問題,或是學習,或是思想偏激,但他們都很正常。其實是什麽去界定正常?
我能明白那種心情,爲什麽被輔導的不是亂丟煙頭、亂丟垃圾、愛飆車的人?
最後馬克思的一句 “we are not perfect...... ” ,是我最感動的一幕,他的一些焦慮幾乎沒辦法再煩惱他了。
另一個正面的,有心理障礙---广场恐怖症的在战斗中失去了双腿的二次大战退伍军人,最後克服障礙的角色,
就像普通人都需要面對挑戰,無論多久,有心總會有一天克服得了。
這套電影我想看很久,只是一直找不到,看了之後,果然沒有讓我失望,而且我一直很喜歡這種黑白粘土電影,
有種沒有辦法言語的熱愛。還有聖誕夜驚魂、僵屍新娘都是不錯的粘土電影。